编者按:今年是创校叁十年,俗话说:“叁十而立”,对于创建百年老校的奋斗目标,“叁十”正是壮年时。回首学校发展之路,有一个重要的角色不能忽视,那就是校友资源。校友是花朵,映衬校园的美丽,校友是桥梁,将社会与学校紧密地连接在一起,广大校友作为学校的名片在倾情宣传着母校,他们心中始终惦念着母校,用实际行动反哺着母校。在创校30之际,介绍并展现部分校友的风采,以飨读者。
校友李联福
校友李联福家乡是四川,1994李联福怀惴着录取通知书,从贫瘠的山区走出来,辗转着几天的车程,来到东亚大学报到。回想起那年的情景,虽然事隔多年,李联福所居住的家庭公寓,现年已近八十的原公寓管理员阿姨,对这个大山里来的学生仍然记忆得比较清晰。“这个叫李联福的学生是从四川农村来的,学习挺好,还挺懂事,就是家里经济困难,那时每个学期家里只给他寄300元生活费,有时还不能按时到,看在眼里,急在心头,有时我填补给小李一些吃的外,还把小李同学推荐到女儿家做孩子的家教,这样每次有40元的收入,一周两次,可以多80元,按当时的消费水平,算是给小李解决了大问题。小李很用心,女儿家的孩子在小李的精心辅导下,学习兴趣也上来了,成绩也有了很大进步,顺利考入了黑龙江大学。”这位阿姨回忆道。
李联福凭借自己的刻苦努力,1996年12月以优异的成绩毕业,他眼界宽了不少,看到了外面更加广阔的天地和美好的未来,决心赴深圳去发展。在工作中靠掌握的真本领,1997年在深圳市康冠电脑技术有限公司任业务经理,任职中学习积累了丰富的经验,后来萌生了自己开公司的想法,2000年创办广州市昊福科技有限公司,独家代理KTC显示器华南市场。2005年成立深圳市沪之光科技有限公司,生产视频转接线等苹果专用电子产物,并任总经理。
2020年又创办深圳市峥篙鸣科技有限公司任总经理,经过25年的打拼,他拥有70多项专利,软件着作权3项,商标15项,版权24项,李联福已经成为一名当地比较成功的商业人士。
笔者在电话中与远在深圳的小李联系,聊起今年母校创校30年,话题多了起来,当问他事业发展得如何,那边就业情况,问他工作好找吗?他笑了笑说:“有真本领在哪都能找到满意的工作,学不到本事去哪儿也不好说。”他还告诉我,在这儿(深圳)工作后,介绍过来好几个同学上班,现在都干得挺好。他说咱们学校出来的学生实践能力很强,单位也很认可。他说:“今年母校校庆,也很想回母校看看,但由于孩子读高叁,学习抓得紧,自己又兼职深圳市第叁高级中学家长委员会主任,肩上又多了一份希望与责任,暂时不能圆返校梦了,但是会有机会的。他说母校叁十载,培养了无数人才,‘为融入社会走进来,为服务社会走出去’这俩句话我还清楚记得,也一直激励着我不断拼搏、创新、回报社会。”他祝福母校发展得越来越好,满满的祝福似一股股暖流,笔者真切地感受到深厚的母校情结和重重的社会责任感。
校友李东辉
李东辉是学校2015届机电工程系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的毕业生。在校期间他活泼好动,乐观积极,是兴趣广泛且不断追求上进的好学生。在校学习期间,他的想法有时与众不同,自己也愿意把学习目标定得比其他同学高一些,用小李的话说就是学习目标应该具有“挑战性”。2013年在读大二期间,他产生了一个新的想法,那就是要开设公选课,做为一个学生要开设公开课,瞬间同学中“开了锅”,当时多数同学摇着头否决,认为学校不会允许,再说一个学生开公选课也不切合实际,都觉得不可能,他的想法得到了学校的支持,在学校开设了一门32学时的公选课《创新方法与专利》,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实践,大家学习有了新的收获,越来越多的同学喜欢上了这样的形式,开始积极参加公选课。
2015年,小李获黑龙江省大学生年度人物提名奖,在东北农业大学参加颁奖典礼时他发现,有一名哈尔滨工程大学的同学未到场领奖,原因是其已去德国继续深造,是硕博连读。这位同学曾在他的母校也开设了一门对于罢搁滨窜理论的公选课。参加完颁奖的李东辉得了奖项,在别人眼里应该开心,感到荣耀才对呀,可他却怎么也高兴不起来,因为他觉得自己的成长进步不是最快的,而觉得参加领奖的其他高校的学生更加优秀。他深知自己存在的不足,存在的差距,需要弥补,所以重新规划,他暗暗地下了决心,从那时起他学习更加勤奋努力,现在的他硕士研究生毕业后,通过自己的努力已走在读博的路上。当笔者与小李交谈时,问他对读博有没有可以借鉴的经验时,他直接了当地说,这样的经验无法复制,未来多是应用题,只要用心真心努力,一切皆有可能!
小李的付出与努力,取得了不小的成就,他是黑龙江省技术创新方法研究会创新教育专委会委员,科技部国家二级创新工程师,中国发明协会会员。已发表厂颁滨论文2篇,发明专利4项,实用新型专利10余项。
他祝福母校:培育桃李遍天下,声誉美名传佳话!
校友张祥熙
校友张祥熙是取得博士学位的优秀校友之一。当和他聊起学习成长故事的时候,他由衷地说:“兴趣是最好的老师。”
2004年,他从母校齐齐哈尔职业学院英语专业教师岗位走出去,南下广州深造,这样距离老家江西较近,在那里专门准备考研,一举考中。但其中的努力和付出是不言而喻的。研究生毕业后,他曾想考中国社科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博士研究生,但毕业当年未能成功。
他每当遇到困难和阻力时,静下以来分析原因,首要是“回看”自己。考取博士研究生是不容易的,家人和朋友都劝过他。但在小张眼里,只要认定的事,有了明确的目标就不会轻易改变,一定要拼出个样儿来给自己看。时隔五年后,他还是决定在专业知识方面能够深入学习,于是他首选的是复旦大学。连续两年报考,但不幸是两次都败北。2003年他申请了教育部国内访学计划,带薪留职到复旦大学访学,并继续准备考复旦大学的博士研究生,遗憾的是一个“小插曲”再次让他与“复旦大学”擦肩而过。但幸运的是,被厦门大学录取了,五年的博士求学生涯最终是在厦门大学完成的,圆了他的“升学梦”。
聊起母校,他说,第一份工作就是在母校教书,是母校奠定了他在教书育人这一职业领域的基础,此后不断深化自己的专业。
回顾自己的求学历程,感谢人生路程中很多帮助过他的人,特别是在黑龙江东亚大学上学,遇到了班主任齐秀英,对他这个来自南方的小孩格外照顾。他还清楚记得,有一次,刚到学校不久就病倒了,齐老师带他到二厂医院住院,可能是药物不良反应,打吊瓶时昏迷过去了,他模糊地听到,齐老师那一句急促的呼喊,至今仍然印在脑海里。当时,虽然在学校的帮助下,买了保险,由于自己当时到学校不足叁个月,所以住院的钱没法报销,全班同学就给他捐钱。同学们把身上的钱全部都捐了出来,他捧着一大迭钱,元、角、分的币值都有,内心感觉温暖又感激,这一幕至今难忘。
现在,他在江西师范大学工作近叁年了,现任东南亚研究中心主任,负责中心的行政事务。研究兴趣和领域仍然集中在国际关系理论、东南亚国际关系、华侨华人与国际关系,这也是他喜欢的研究方向。在此,他感恩每一个真心对自己好的人,感恩所有在背后默默付出的人!同时,祝福母校发展越来越好,创校30年生日快乐!
【责任编辑 刘丽】